「馬拉松」與「溫度」

人體解碼

宇宙萬物是無偶然而存在,人類的生命用十個月孕育而成,上天給人類擁最好的「求生」系統,及防禦警報系統,從胎兒離開母體吸入第一口空氣開始,嬰兒便必須成為自己生命的守護者,而「氧」便是人體生命的能量。當體內「氧」、「生態循環」…等威脅生命時,人體透過:膚色、體溫、脈搏、感覺、體態、神態、情感…等「身體訊息」,喚起自己及身邊監護者的注意,目的是避免狀況惡化導致死亡。掌握「身體訊號」,掌握:體溫的平衡、水分的的平衡、血液的平衡、營養的平衡、體能的的平衡…掌握生命的「密碼」。

掌握「生命」密碼

宇宙間所有生物都有一套自我「維生系統」,令生命延續,透過自體的各種感覺系統,才能及早」啟動自體的抗病功能」,從而避免傷害惡化及影響生命的延續….

 

「運動」與「環境」的關係

人體是一個整體的「氧化代謝」機體,人體所有「生命活動」包括:呼吸活動、肌肉活動、消化活動、必須靠體內「氧化作用」怕 產生产生的热量,多余的热量要通过体表排出体外,故而要求环境温度比体温低。

「溫度」 -人體所產生的「生化能量」約50 %用於維持體溫⋯所以「溫度」對人體運動時所消耗的能量,有密切影響,所以清涼的運動環境,或生活環境的温度,有利于肌肉能量的發揮。

 

「溫度」

溫度為15℃以下 - 人體以散熱為主,

溫度為20℃     -人體散發熱力極少,身體熱量則能维持正常。

溫度為25℃以上 - 人體則以吸熱為主。

溫度為15℃-25℃ -人的工作效率較穩定,人體所產生的「生化能」約50 %用於維持體溫。

溫度為低于—1℃ -人的正作效率會降至75%,人體的「生化能」會運動產生的熱量會較多。

溫度為高于35℃ - 人的正作效率會降至75%,有較多的熱量要排出體外。

 

「濕度」

「温度」與「相對濕度」的不同環境,對體能運動的發揮影響深遠;

「相對濕度」為30%,及温度40℃ - 體能是難以發揮,甚至中暑;

「相對濕度」為50%,温度38℃ -體能是難以發揮,甚至中暑;

「相對濕度」為85%,温度為30℃~31℃ -體能是難以發揮,甚至中暑;

「濕度」影响排汗、體溫散熱,和水及鹽分的代謝功能。

「相對濕度」50%-60%,及常温度下的環境,宜運動,

「相對濕度」大對吸氧量要更大、不宜長時間運動、例如:戶外的網球,長跑、馬拉松⋯等比賽,排汗量大的運動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