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與糖尿病
黃天賜 會長
香港健康促進會
香港中醫骨傷學會慈善基金會
一.都市四大疾病
根據世衛資料顯示,全球因非傳染性引致死亡的疾病,分別是(1)心血管疾病人數最多(1770萬人/年),(2)癌症(880萬人),(3)呼吸系統疾病(390萬人),(4)糖尿病(160萬人),佔所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81%, 而煙草、酒精、不良飲食,及缺乏運動,都會增加以上四大疾病的死亡風險。
腳與健康 - 下肢肌肉是人體消耗血糖、肝糖最多的組織,是糖尿病、腎病、心血管病⋯等都市病有緊密關係。
美國心臟協會(AHA)指出:50歲以上或冠心病中、高危人群,如發現上身與下肢血壓差減少的現象,可能與因下肢周圍的血管疾病有關,例如:血管的纖維化、粥樣硬化、狹窄、甚至閉塞⋯等血管病變。
* 一份長壽統計顯示:體能倘若能行400米70-79歲的長者,其生命力最少可多活
六 年,可想而知足部的健康與生命息息相關。
* 瑞典一份健康統計:每天上樓梯7~8層的人,患病的機會率平均可減少30%。
二.習慣成病的警號
根據世衛組織:煙酒習慣、飲食習慣,運動習慣,都會影響心血管病,癌病、呼吸系統病、糖尿病⋯等的發病風險。
高危群組:長期久站、或久坐,長期缺乏運動⋯,都可增加下肢淺靜脈粥樣、靜脈血管瓣硬化、水腫、關節疼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扁平足、筋膜炎⋯等各種腳部疲勞積聚,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循環系統的正常運作,包括:⋯⋯
・影響下肢肌肉運動量>影響血糖消耗量、
・影響心血管循環>影響器官間、組織間、細胞間⋯的化謝癈物積聚;
・增加心血管病、呼吸系統病,及糖尿病⋯等都市病的惡性循環。
三.維生基本法
・維持血氧補給 - 維持下肢血氧補給循環,維持血管、及肌肉的柔軟度,減少誘發「疲勞」的惡性循環。
・維持代謝物疏泄- 維持下肢「代謝物疏泄」,減少氧化物、尿酸⋯等代謝癈物的累積,減少病變率。
・維持免疫防禦-維持下肢的「免疫淋巴循環」,改善自體免疫防病功能,減少病變的惡性循環。
四.Mind U feet 愛足123:
1.《減少血糖累積DIY》
下肢肌肉約佔常人體總重25~35%,人體安靜時,約 55% ~ 65% 的血液貯存在
脾臟、肌肉及毛細血管內備用。下肢肌肉收縮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循環,包括氧氣補充,代謝廢物疏泄、及淋巴免疫循環⋯⋯等,有效減少心血管阻塞、代謝廢物累積、免疫力失調⋯⋯等誘發的心血管病、癌病、呼吸系統病、糖尿病⋯的都市流行疾病。
肌肉的功能是收縮,下肢肌肉約佔常人體總重25~35%,是人體耗糖之冠,每天適當的帶氧運動,可以調節血糖、血壓、及舒張血管⋯。
* 可以增加血糖的消耗>減少血糖的累聚>減少誘發糖尿病症狀;
* 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收縮力>增加心肌和呼吸系統的運動功能;
* 可以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>改善體內生態環境循環⋯⋯從而強化自體的抗病功能。
方法:〖降糖健步操〗
(1)掌握血糖最高時間-
約飯後一小時,是血糖最高的時間,是食物吸收和糖分轉化的關鍵時刻,所以飯後一小時進行「降糖健步操」,有事半功倍的效果,初學者應量力而為。
(2)增強運動神經反應-掌心向地,十指用力外撐(如右圖)
・增加手部肌肉神經繃緊,增加大腦中樞神經對運動量的反應;
・增加血糖的消粍,減少血糖、血脂的累聚。
・每次20~30分鐘,約可以消粍一碗飯的糖分。
・如一般步操般,以雙手前後自然擺動作平衡;
注意事項:伴有重病、或體弱的患者,需請示醫療意見。
(3)環境障礙
如一般步操般,左右原地蹈步提腿(如右圖),十指外撐如(2),上圖以雙手前後自然擺動作平衡;。
優勢:無環境因素所限,無需昂貴器材,適合飯後在家中、寫字樓、公園⋯皆可以進行。
注意:伴有重病、或有行動障礙者、體弱者,需請示醫療意見。
2.《促進淋巴回流DIY》
方法:【足摩】
因下肢肌肉筋腱較粗壯,一般按摩或電 動按摩都難易觸及患部深層;「足摩」是天賜醫師從患病身上啓發,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簡單及專業的自我足部護理方法:
深層按摩-
是以踝、膝關節(代替傳統用手的按摩,(如右圖),於小腿腿和大腿兩側的繃緊肌肉,住心臟方向 上推。
促進向心回流-
身體橫躺,讓心臟與下肢成一水平線,更有效改善下肢血液、淋巴液向心回流,從而減少代謝廢物的持續累積(如右圖)。
(3)每次2~3分鐘,一般每天早晚一次。
毛細淋巴管、淋巴結、心臟、靜脈淋巴
3. 《減少代謝物沉積DIY》
循環的回旋處-
人體是一個整體的代謝機體,身體所有器官組織的細胞,都必須依賴循環系統(血液循環、免疫淋巴循環)循環不息地運作;下肢滿佈血管、淋巴管,足部是距心臟最遠,是循環系統的回旋處,是代謝廢物易於聚積的部位,常見足患包括:靜脈粥樣、尿酸⋯,是增加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源頭。
方法:【朝天踢】
(1)反地心吸力護理- 躺於地上(如圖所示)腳足部向天,(注意:初學者可用墊或枕),將下身承托高,雙腳左右朝上方踢;
(2)循環回流 -舒緩長期累積於下肢的壓力,減少下肢血管的代謝癈物長期累積,從而增加誘發各種心血管的惡性病變;
(3)舒緩器官壓力-大腸、子宮、前列腺體⋯等器官組織長期受壓的不良反應。每星期2~3次,每次1分鐘。
4. 《舒緩壓力》
下肢滿佈神經未稍,連接大腦神經,可調節神經內分泌、睡眠、及壓力荷爾蒙,影響各臟腑器官⋯的功能運行。
方法:【壓力舒】護理
(1) 舒緩足底壓力,透過足底無痛針刺「壓力舒」護理,從而⋯⋯
・可促進足底神經未稍反射區的反應,
・可舒緩壓力荷爾蒙分泌紊亂,
・可改善下肢循環回流心臟,從而減少下肢
代謝癈物累積所誘發相關的惡性病變。
(2) 調節坐位與「壓力舒」的高度,(如右圖),左右足分別向前後壓,目的是可維持適當的壓力,舒緩累積的壓力。
(3) 每天早晚使用一次,每次1~2分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