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糖尿病

眼「弱」水

眼「弱」水

都市人長期依賴眼藥水濕潤而忽略眼睛「疲勞」、「淚腺」提早衰退、及相關組織器官機能衰退的訊息;

長時依賴眼藥水而忽略視覺神經長期疲勞、是增加視網膜相關疾病的原因之一;

長期忽略眼睛晶片的干溼,淚腺的衰退⋯是增加白內障、及晶片衰退⋯的相關疾病,從而增加誘發各種眼疾的退行性病變。

 

持續眼部「疲勞」,會影響相關組織包括:淚腺、眼球肌肉神經,視網膜、及影響有關組織的「微細血管」循環,增加誘發眼干、眼角膜、視網膜,視神經⋯的各種「眼疾」。

眼疾的「潛伏期長」 -眼部的「微細血管」的局部阻塞,不會即時影響「眼睛」的正常運作,而有關眼睛相關患部的「微血管」持續阻塞,會影響⋯⋯

影響組織的「養分」正常補給、

影響相關患部「代謝癈物」的疏泄、

影響眼部的自體「免疫力」、

影響眼部機能提早「衰退」⋯⋯從而且增加各種「眼睛」退行性「都市病」的可能性。

 

「點睛通」

目的:透過舒緩眼部周遭的壓痛點,改善及激活眼部相關軟組織(肌肉、淚腺、淚管、血管、神經、及視覺神經⋯)的血液循環、及新陳代謝作用,舒解持續失眠導致眼球的內壓持續累積,從而減少視覺網膜、晶體⋯等提早衰退的步伐。

方法:

(1.) 找出「疼痛根源」 - 用鳳眼指(如圖1)於眼眶,眉骨位置,找出潛伏的「壓痛點」,或有痛感的位置;

(2.)疏通深層「疲勞」 - (如圖2所示)手肘借力於桌上,按壓於「壓痛點」1分鐘,可舒緩深層的神經緊張,促使眼部血氧供應。

(3.)治未累 -工作前後或每天2~3次,重複「健眼通」123,可避免眼部「疲勞」而減少各種相關的眼疾惡化。

(若症狀持續發生或惡化,需馬上請教醫師指引。)

 

 

降糖操

【降糖操】

目的是促進身體「代謝功能」- 促使食物的「熱量」轉化成「運動的能量」;促進人體所有維生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;

調節血醣 – 改善飯後高血醣的狀況,將食物轉化成為運動的能源。

調節脂肪積蓄 – 改善飯後血醣,血脂,的高峰期,減少膳後多餘能量,因高血醣而轉化成為脂肪儲存。

強化關節肌能 – 促進下肢關節的活動,增加關節液的養分分泌,促進關節軟組織的柔軟和彈性。

強化心肺功能 - 促進心肺功能,改善血氧含量,從而舒緩疲勞。

舒緩壓力 – 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,及改善睡眠有舒緩精神壓力的作用。

強化骨質- 強化骨質,減少骨質因缺少運動,缺乏負荷而流失。未命名-1-01

適應:足膝關節痛、坐骨神經痛、失眠、免疫力衰退、糖尿病、肝、膽、腎、及早期心血管病,體重過度,體能弱,運動缺乏…等。而「降糖」適合於飯後約一小時,是食物進入腸臟吸收的時間,有助將食物轉化成為運動的能源;初學者須量力而為,循步漸進則可,而每次20 – 30分鐘的健步操,或直致輕微出汗,心跳輕微加速狀態,則有降血醣、降血脂的功效。

方法:「降糖操」時十指「登直」,手腕屈曲掌心向地。þ手肘登直,與手掌成90度(如圖);þ左右手隨著步伐,自然地前後大擺動,每次擺動可感覺指端神經,有伸展的「抽搐感」為有效,而每次擺動的「抽搐感」可激活腦神經的運動反應,促使血糖的能量轉化。

 

注意:(1.)孕婦、長期無運動患者、及長期病患者⋯運動前需請示醫生;(2.)若症狀持續發生或惡化,需馬上請教醫師指引;(3.)運動前後可於足部關節使用清涼的薄荷按摩油,可舒緩下肢關節的運動疲勞。

 

生命「馬拉松」

【生命馬拉松】

人類由遠古時代至今,無論在洞穴生活,或是在高樓大廈生活,人體都是個整體的能量代謝機體,所有生物都有其生命能量代謝運動的模式;

而人類的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、中樞神經系統、循環系統、骨骼運動系統、生殖系統、排泄系統、及內分泌系統⋯等維生系統的生理結構,是必須透過運動才能健康運作,目的是維持體內的「能量補給、免疫循環、淋巴循環、代謝物疏泄⋯等「生態循環」才能健康運作;有如地球的「生態循環」必須有月球的引力,創造了潮脹與潮退,創造了風和氣流,平衡地球赤道與兩極的氣流,有如地球的攪拌機或按摩機;而生命是透過生命持續的「運動」,才能促使細胞間、組織間、器官間的「體液」(養分、代謝癈物、免疫循環⋯)的生態循環,才能促進及維持體內的能量代謝作用,生命有如馬拉松一樣,由在母體開始便不能停止,而生命的終點、生命的長度除了意外因素、環境因素外的影響不是由人可以控制外,生命的闊度,生命的深度則可由每一個生命個體創造;例如:體內可影響生命闊度與深度的潛伏「本能」,包括「能量補給、免疫循環、淋巴循環、代謝物疏泄、及受情緒影響的內分泌包括:生長荷爾蒙,生殖荷爾蒙、腎上腺素、甲狀腺⋯等,都可調整「生命馬拉松」的終點!

「疲勞」管理123

【生命之田】

宇宙萬物佳有其生命的自然定律,有始有終,生老病死已是生命不變的定律,

生命擁有一個自我的「生命本能」,無論是單細胞生物或是高等生物,無論是生物或植物,只要有適合自己物種萌芽的「生態環境」便可繁殖下一代,生命就是這樣簡單持續延續,在地球上各種生物包括人類才能演化至今;據世界衛生組織於192個國家的調查顯示;「平常人」活到是64歲至66歲,大部份已不能自已管理生命,必須依賴其他治療手段延續生命,亦有資料顯示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人自己可管理自己的生命,可避免生命提早進入「衰退期」而活過120歲;有如地球的生命可以有多長,可由維護地球健康的「生態循環」決定。

 

【疲勞管理123】

人一出生便擁有宇宙間獨一無二的「生命之田」,我們須然不能控制先天的因素,也不能控制生命的「長短」,但是我們是可以調整的是「生命之田」的「寬度、深度⋯」,而如何耕耘自己的「生命之田」則在乎自己怎樣扮演好「農夫」的角色,管理好自己的「生命之田」。

(1)管理「能量補給」 - 包括:體內所有水分、養份、體溫、體液、內分泌⋯的恆穩;從而創造良好的體內「生態循環」維持生命持續⋯

(2)管理「代謝癈物」疏泄 - 創造體內淨化的「生態環境」,為體內循環系統⋯

(3)管理「免疫防禦」- 從而避免體外空氣、食物⋯中的細菌病毒⋯在體內誘惑的各種炎症病變「傷害」。

為何「一失足成百病臨」!

為何「一失足成百病臨」!

腳部肌肉約佔體重 20%,下肢肌肉神經的收縮,

掌管「血液循環」回流心臟,促使積聚於下肢代謝廢物(二氧化碳、尿酸、)的疏泄。

掌管「免疫淋巴循環」回流心臟功能;

掌管「經絡」(容積通道)與大腦中樞神經的溝通功能;

腳部長期疲勞,可反映人體的維生系統提早衰退;包括:

  1. 反映人體整體的「血氧」含量,常見症狀:各種關節軟組織
  2. 反映人體整體「代謝廢物」的疏泄狀況,常見症狀:淺靜脈曲脹、扁平足、 腱鞘炎、 關節炎及皮膚病,心慌、血管硬化…等。
  3. 反映人體各器官和組織晚間的「功能恢復」機制。包括:胃腸道黏膜的修復,骨髓造血功能(紅、白血細胞),自體免疫抗病功能衰退、及心肝膽胰脾肺腎⋯的自我抗病功能下降。
  4. 反映體內調節「壓力荷爾蒙」的下丘腦功能失調,常見症狀:心慌、失眠、神經肌肉血管緊張,血壓高。

 

如何預防都市四大疾病

一.都市四大疾病

根據世衛資料顯示,全球因非傳染性引致死亡的疾病,分別是(1)心血管疾病人數最多(1770萬人/年),(2)癌症(880萬人),(3)呼吸系統疾病(390萬人),(4)糖尿病(160萬人),佔所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81%, 而煙草、酒精、不良飲食,及缺乏運動,都會增加以上四大疾病的死亡風險。

腳與健康 - 下肢肌肉是人體消耗血糖、肝糖最多的組織,是糖尿病、腎病、心血管病⋯等都市病有緊密關係。

美國心臟協會(AHA)指出:50歲以上或冠心病中、高危人群,如發現上身與下肢血壓差減少的現象,可能與因下肢周圍的血管疾病有關,例如:血管的纖維化、粥樣硬化、狹窄、甚至閉塞⋯等血管病變。
*  一份長壽統計顯示:體能倘若能行400米70-79歲的長者,其生命力最少可多活
六 年,可想而知足部的健康與生命息息相關。
*  瑞典一份健康統計:每天上樓梯7~8層的人,患病的機會率平均可減少30%。


二.習慣成病的警號

根據世衛組織:煙酒習慣、飲食習慣,運動習慣,都會影響心血管病,癌病、呼吸系統病、糖尿病⋯等的發病風險。

高危群組:長期久站、或久坐,長期缺乏運動⋯,都可增加下肢淺靜脈粥樣、靜脈血管瓣硬化、水腫、關節疼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扁平足、筋膜炎⋯等各種腳部疲勞積聚,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循環系統的正常運作,包括:⋯⋯
・影響下肢肌肉運動量>影響血糖消耗量、
・影響心血管循環>影響器官間、組織間、細胞間⋯的化謝癈物積聚;
・增加心血管病、呼吸系統病,及糖尿病⋯等都市病的惡性循環。

三.維生基本法

・維持血氧補給 - 維持下肢血氧補給循環,維持血管、及肌肉的柔軟度,減少誘發「疲勞」的惡性循環。

・維持代謝物疏泄- 維持下肢「代謝物疏泄」,減少氧化物、尿酸⋯等代謝癈物的累積,減少病變率。

・維持免疫防禦-維持下肢的「免疫淋巴循環」,改善自體免疫防病功能,減少病變的惡性循環。

 

四.防病發,由「防疲勞」開始

  •  環境因素 -氣溫、空氣質素、影響體內工常的新陳代謝功能,包括:循環、

  •  工作習慣 -增加關節肌肉疲勞、影響肌肉周邊的血液循環、淋巴循環,及經絡(容積)循環,管連貫人體的血液循環,從而影響各種關節軟組織的各種發病率及炎症病變。

  •  飲食習慣 -增加「消化系統」負荷

  •  睡眠習慣 -影響「免疫系統」、「體能恢復」

  •  運動習慣-影響「生態環境」、「機能負荷」

  •  醫藥習慣 -影響「免疫系統」

「養分補充」、

「免疫功能」、

「代謝癈物疏泄」。

 

 


望聞問醫-腳與糖尿病

腳與糖尿病

黃天賜 會長
香港健康促進會
香港中醫骨傷學會慈善基金會

一.都市四大疾病

根據世衛資料顯示,全球因非傳染性引致死亡的疾病,分別是(1)心血管疾病人數最多(1770萬人/年),(2)癌症(880萬人),(3)呼吸系統疾病(390萬人),(4)糖尿病(160萬人),佔所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81%, 而煙草、酒精、不良飲食,及缺乏運動,都會增加以上四大疾病的死亡風險。

腳與健康 - 下肢肌肉是人體消耗血糖、肝糖最多的組織,是糖尿病、腎病、心血管病⋯等都市病有緊密關係。

美國心臟協會(AHA)指出:50歲以上或冠心病中、高危人群,如發現上身與下肢血壓差減少的現象,可能與因下肢周圍的血管疾病有關,例如:血管的纖維化、粥樣硬化、狹窄、甚至閉塞⋯等血管病變。
*  一份長壽統計顯示:體能倘若能行400米70-79歲的長者,其生命力最少可多活
六 年,可想而知足部的健康與生命息息相關。
*  瑞典一份健康統計:每天上樓梯7~8層的人,患病的機會率平均可減少30%。


二.習慣成病的警號

根據世衛組織:煙酒習慣、飲食習慣,運動習慣,都會影響心血管病,癌病、呼吸系統病、糖尿病⋯等的發病風險。

高危群組:長期久站、或久坐,長期缺乏運動⋯,都可增加下肢淺靜脈粥樣、靜脈血管瓣硬化、水腫、關節疼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扁平足、筋膜炎⋯等各種腳部疲勞積聚,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循環系統的正常運作,包括:⋯⋯
・影響下肢肌肉運動量>影響血糖消耗量、
・影響心血管循環>影響器官間、組織間、細胞間⋯的化謝癈物積聚;
・增加心血管病、呼吸系統病,及糖尿病⋯等都市病的惡性循環。

三.維生基本法

・維持血氧補給 - 維持下肢血氧補給循環,維持血管、及肌肉的柔軟度,減少誘發「疲勞」的惡性循環。

・維持代謝物疏泄- 維持下肢「代謝物疏泄」,減少氧化物、尿酸⋯等代謝癈物的累積,減少病變率。

・維持免疫防禦-維持下肢的「免疫淋巴循環」,改善自體免疫防病功能,減少病變的惡性循環。


四.Mind U feet 愛足123:

1.《減少血糖累積DIY》
下肢肌肉約佔常人體總重25~35%,人體安靜時,約 55% ~ 65% 的血液貯存在
脾臟、肌肉及毛細血管內備用。下肢肌肉收縮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循環,包括氧氣補充,代謝廢物疏泄、及淋巴免疫循環⋯⋯等,有效減少心血管阻塞、代謝廢物累積、免疫力失調⋯⋯等誘發的心血管病、癌病、呼吸系統病、糖尿病⋯的都市流行疾病。

肌肉的功能是收縮,下肢肌肉約佔常人體總重25~35%,是人體耗糖之冠,每天適當的帶氧運動,可以調節血糖、血壓、及舒張血管⋯。未命名-1-01

*    可以增加血糖的消耗>減少血糖的累聚>減少誘發糖尿病症狀;
*    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收縮力>增加心肌和呼吸系統的運動功能;
*    可以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>改善體內生態環境循環⋯⋯從而強化自體的抗病功能。
方法:〖降糖健步操〗
(1)掌握血糖最高時間-
約飯後一小時,是血糖最高的時間,是食物吸收和糖分轉化的關鍵時刻,所以飯後一小時進行「降糖健步操」,有事半功倍的效果,初學者應量力而為。

(2)增強運動神經反應-掌心向地,十指用力外撐(如右圖)

・增加手部肌肉神經繃緊,增加大腦中樞神經對運動量的反應;
・增加血糖的消粍,減少血糖、血脂的累聚。
・每次20~30分鐘,約可以消粍一碗飯的糖分。

・如一般步操般,以雙手前後自然擺動作平衡;
注意事項:伴有重病、或體弱的患者,需請示醫療意見。

(3)環境障礙

如一般步操般,左右原地蹈步提腿(如右圖),十指外撐如(2),上圖以雙手前後自然擺動作平衡;。

優勢:無環境因素所限,無需昂貴器材,適合飯後在家中、寫字樓、公園⋯皆可以進行。

注意:伴有重病、或有行動障礙者、體弱者,需請示醫療意見。


2.《促進淋巴回流DIY》

方法:【足摩】

因下肢肌肉筋腱較粗壯,一般按摩或電   動按摩都難易觸及患部深層;「足摩」是天賜醫師從患病身上啓發,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簡單及專業的自Screen Shot 2017-08-02 at 10.54.50 AM拷貝我足部護理方法:

深層按摩-

是以踝、膝關節(代替傳統用手的按摩,(如右圖),於小腿腿和大腿兩側的繃緊肌肉,住心臟方向 上推。

促進向心回流-
身體橫躺,讓心臟與下肢成一水平線,更有效改善下肢血液、淋巴液向心回流,從而減少代謝廢物的持續累積(如右圖)。

(3)每次2~3分鐘,一般每天早晚一次。

毛細淋巴管、淋巴結、心臟、靜脈淋巴講座 腳與糖尿病 Final 71

 

3. 《減少代謝物沉積DIY》

循環的回旋處-
人體是一個整體的代謝機體,身體所有器官組織的細胞,都必須依賴循環系統(血液循環、免疫淋巴循環)循環不息地運作;下肢滿佈血管、淋巴管,足部是距心臟最遠,是循環系統的回旋處,是代謝廢物易於聚積的部位,常見足患包括:靜脈粥樣、尿酸⋯,是增加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源頭。

方法:【朝天踢】
(1)反地心吸力護理- 躺於地上(如圖所示)腳足部向天,(注意:初學者可用墊或枕),將下身承托高,雙腳左右朝上方踢;

(2)循環回流 -舒緩長期累積於下肢的壓力,減少下肢血管的代謝癈物長期累積,從而增加誘發各種心血管的惡性病變;

(3)舒緩器官壓力-大腸、子宮、前列腺體⋯等器官組織長期受壓的不良反應。每星期2~3次,每次1分鐘。
講座 腳與糖尿病 Final 71

4. 《舒緩壓力》

下肢滿佈神經未稍,連接大腦神經,可調節神經內分泌、睡眠、及壓力荷爾蒙,影響各臟腑器官⋯的功能運行。
方法:【壓力舒】護理
(1) 舒緩足底壓力,透過足底無痛針刺「壓力舒」護理,從而⋯⋯
・可促進足底神經未稍反射區的反應,
・可舒緩壓力荷爾蒙分泌紊亂,
・可改善下肢循環回流心臟,從而減少下肢
代謝癈物累積所誘發相關的惡性病變。

(2) 調節坐位與「壓力舒」的高度,(如右圖),左右足分別向前後壓,目的是可維持適當的壓力,舒緩累積的壓力。

(3) 每天早晚使用一次,每次1~2分鐘,

未命名-12-01


2qrcode2

天賜良言-[雞仔唔管,管麻鷹]

天賜良言-[雞仔唔管,管麻鷹]

【遺失中的智慧】

都市人常見的:頭痛、頸椎病、關節疼痛、淺靜脈粥脹、失眠、憂慮、工作壓力、內分泌失調、頸椎病、胃腸病、體重異常、慢性疲勞綜合症、免疫力衰退、心血管病、糖尿病、腎病、肝病、及腫瘤…等慢性疾病,都與人體的「生理結構」和「生活習慣」…有密切關係,疲勞是身體的警號,忽視疲勞的警號,有如放縱小雞在野外任由宰割。

 

【疲勞的背後】

人體是整體的新陳代謝機體,而疲勞是所有都市病的根源;疲勞是沒有特效藥,疲勞感是沒沒有科學儀器可檢查出;疲勞可反映人體各組織、器官的(如大腦疲勞、頸肩疲勞、胃腸疲勞、肝、膽、腎、胰臟疲勞⋯)的提早衰退狀況。包括:氧分補充不足,代謝物循環疏泄障礙,免疫力下降-

 

【都市病的源頭】功能持續衰退

  1. 運動系統疲勞- 骨絡、肌肉(韌帶、軟骨、椎間盤⋯等軟組織)⋯;
  2. 呼吸系統疲勞 、喉、氣管和支氣管、肺、胸膜⋯;
  3. 消化系統疲勞 – 口腔、咽、唾液腺、胃、小腸、大腸⋯;
  4. 4. 神經內分泌系統疲勞 -神經、下丘腦、腦垂體、甲狀線;
  5. 循環系統疲勞 心臟、動靜脈血管、血球⋯;
  6. 泌尿生殖系統疲勞 – 組成排尿系統,及生殖系統的器官、組織;
  7. 免疫系統疲勞 骨髓、脾臟、 淋巴結、淋巴腺、扁桃腺、盲腸;

【上工治未病】

唐代御醫 孫思邈,醫界尊稱藥王,將疾病分為“未病、欲病、已病三個層次。
《千金要方˙論診候第四》曰:「古人善為醫者,上醫醫未病之病,中醫醫欲病之病,下醫醫已病之病,若不加心用意,於事混淆,即病者難以救矣。」提醒醫者或患者掌握機機,在未病前如何用心調理,留意身體的健康訊息,防病於未燃。

總結:「未病先防、有病防變,病後防發!」

 

【習慣成糖尿】

【脂肪肝與糖】

 


習慣成糖尿

1. 運動習慣-肌肉是人體消耗血糖最高的組織,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血糖、血脂上昇。

2. 飲食習慣-長期高熱量、高脂、高糖的不良飲食,增加形成脂肪肝,及各種肝臟的病變,導致膽病、糖尿病,肝功能提早衰退,增加心血管阻塞、腦血栓、腎功能提早衰⋯⋯。


本是同根生

香港註冊中醫師黃天賜:人體是整體的能量代謝機體,人類進化成兩腿直立行走,由於生理結構上的改變,除了增加下肢「骨骼、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軟骨、骨膜、血管、神經⋯等關節軟組織」的負荷,還增加了「心血管循環」的負荷、消化器官、生殖器官的壓力⋯,增加誘發連串有關健康的都市病;大多數特效藥物,只適用於抑制相關症狀,不宜長期服用。下肢肌肉是人體最重及最大的組織,佔常人體總重約35-45%;是人體消耗血醣、血脂、肝醣之冠,與糖尿病、腎病、心血管病⋯等都市病有緊密關係。
    • 下肢是耗醣之冠 -下肢肌肉的收縮,是人體粍糖(血糖、肝糖)取多的運動;
    • 下肢肌肉收縮-有如靜脈淋巴回收的壓力泵,掌管心肝脾肺腎⋯的健康;
    • 足底滿佈血管神經、可影抑制壓力荷爾蒙(類固醇)分泌、改變睡眠、改善各組織器官晚間自我修復功能⋯。

【與身體玩遊戲】

降糖健絡操

未病先防:

【黃帝內經】未病先防、有病防變為自助護理基礎;
「大病由小病治」針對「不通則變」病變源頭;
改善患部循環系統的障礙為防病變手段,實踐「三通防變」

1.防血管衰退-針對血糖引發下肢、心、腦、眼、肝、腎⋯等器官組織的血管硬化的源頭;
2.防肌肉衰退-透過提昇肌肉的收縮舒張,改善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、改善癈物疏泄、改善免疫力⋯防病變;

機理 :

  • 下肢是耗醣之冠 -下肢肌肉約佔常人體總重25~35%,是人體消耗血醣、肝醣⋯之冠,與糖尿病、腎病、心血管病⋯等都市病有緊密關係。

方法:
1.飯後一小時可以幫助消耗血糖)

2. 手指與手臂成 90° 曲、增強肌肉神經伸展反應;

3.十指登直,分別橫向指向外側;前後盡量大擺動;
4. 左右提腿如原地蹈步操般,可以增加下肢肌肉收縮,促使滯留下肢代謝廢物、靜脈淋巴液回流心臟,減少肝臟、腎臟的功能負荷;
5.


足摩:加強下肢血液循環,使多餘代謝物能消耗或排走。

人體是整體的代謝機體,神經、肌肉、血管⋯本是同根生,而肌肉的收縮與舒張,對人體的血液循環、免疫淋巴循環、能量代謝平衡有緊密關係,非藥物可解決相關的病灶。

長期久站、或久坐,長期缺乏運動、或飲食不節⋯等,都可增加下肢淺靜脈粥賬、靜脈血管瓣硬化、水腫、關節疼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扁平足、筋膜炎、⋯等各種腳患。

功能 :

1.以內外踝骨/跟骨按摩下肢內外腳三陰經或三陽經;
2.按摩能使下肢的靜脈淋巴液回流心臟,減少血管阻塞的機會;
2.早晚1次 , 每次 5–10 分鐘;


Facebook: Herbalgy

本文參考自:大公健康 / 健康小知識 /黃帝內經

詳細內容:http://herbalgy.com/ultramarathon/315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#健絡通 健康新聞,資訊更專業 http://herbalgy.com/social/index

【健絡通官方#Onlineshop:http://herbalgy.com/shop 】

【健絡通官方#震撼熱賣價:http://herbalgy.com/sale 】

【We can make it easy! 盡情運動!】

歡迎各學界或運動界別與我們聯絡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