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

預防「新傷變舊患」ABC

「紅、腫、熱、痛」的背後

  • 生物學(高中)《人體的二型發炎反應》人體免疫系統是個極複雜的系統,當人體因各種原因的傷害,包括:物理性、化學性、或感染⋯的傷害,「紅、腫、熱、痛」是受傷細胞分泌的發炎介質(組織胺)所引起人體的「二型發炎反應」。
  • 紅:增加微細血管的擴張,促使體積較大的白血細胞能從血管滲出,而紅血球會隨著滲出,導致患部皮膚呈現紅色。
  • 腫:而因滲出紅血球、紅小板、水分、組織液⋯等,因未能即時回流靜脈或淋巴的回收系統,會積累於患處變得瘀紅色,血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等使得凝塊形成,隔絕發炎的區域,造成了腫的感覺。
  • 熱:體溫昇高目的是:
  1. 促使微細血管的舒張,
  2. 促使白血球(吞噬細胞)消滅細菌,
  3. 促使更多的抗體、補體、血小板、吞噬細胞⋯等,參與發炎反應。
  • 痛:創傷造成腫脹區域,是隔絕病原體感染蔓延,沉澱並壓迫痛覺神經,導致疼痛。

冷敷不等於冰敷」

註冊醫師黃天賜指出,急救扭傷而言,冷敷的「目的」是在短時間內防止創傷惡化,穩定狀況,註冊醫師黃天賜指出,冷敷不等於冰敷。,只需給予皮膚感覺較體溫低些少的清涼感覺,已可以達到管理患部發炎介質(組織胺)的過度分泌,減少紅血球、水、血小板⋯從血管持續滲出、減少腫脹減少疼痛。

 

扭傷黃金72小時的警號「紅腫熱痛」

運動肌肉創傷的「紅腫熱痛」是人體組織細胞受傷後,發炎介質「組織胺」引起的「發炎反應」是人體第二型免疫反應,是沒有針對性的非專一性免疫反應non-specific immune response;

  1. 紅腫痛:反映患部血管的破裂,靜脈回收受阻導致患部缺氧積瘀,腫脹擠壓神經,誘發疼痛的狀況;
  2. 熱:(細菌的繁殖溫度是33°C)體溫的昇高致37°C以上,(1)是人體防感染機制,(2)同時可促使血管的舒張,促進患部血液流量,促進氧份補充和白血球的防感染機制。
  3. 薄荷冰感管理疼痛

 

 

 

 

M U S C L E 深層護理DIY

M U S C L E 深層護理

Massage按摩:深層肌肉創傷 – 人體較易創傷或勞損的肌肉, 大多是負荷力較大的深層肌肉組織 , 而多數的慢性創傷 ,都是患者早期忽略了適當的深層護理 , 導致症狀惡化所引致 .

1, 深層按摩護理:透過按摩護理的物理特性,更能促進患部的代謝功能,及促進患部的養份,增加創傷組織的自我抗病功能。 ,

2, 促進血液迴圈- -增加修復的養份供應 , 增加細胞間質中膠原細胞(collagen matrix)和蛋白多糖的改變,減少癒合組織的傷害。

3, 強化關節的機能 ,.強化關節軟組織的柔軟度、疲勞耐受性(fatigue resistance)及強度(strength) ,

Unblance position不正確姿勢

不良的工作姿勢 , 長期固定重複的動作 …等, 都會增加患部的負荷 . 增加乳酸的積聚 , 影響養分的補給 , 及修復中的纖維細胞健康成長 .

Stimulation啟動

1,  啟動患部對藥物吸收- 結合 “天磁”,“藥療” 及“深層透皮給藥”三合一的物理特性 , 增加透皮給藥的深層刺激效果 ., 啟動受傷組織的藥物吸收作用 . 更能促進患部的代謝功能,及受傷組織的自我抗病功能。 ,

2,  啟動患處的創傷修復 – “天磁的物理特性 , 促使藥離子導入患處深層,,促進創傷組織的膠原蛋白肌纖維細胞合成 ,

Circulation血液迴圈

促進患部的血液迴圈 – , 健絡通專業“抗疲勞”配方 功能

1, 血液迴圈 – 為康復中的受傷組織 , 提供充足的養份的供應 ,

2, 促進患部的新代謝功能

3, 增加免疫功能 , 避免炎症的病變 .

Less muscle stiffness減少肌肉疲勞

減少患部過度疲勞,引致乳酸積聚, 影響患部的新陳代謝功能,誘發其他病變 .

Exercise運動

1, 適當的無壓伸展運動,有助受傷纖維組織癒合後、可強化患部膠原纖維的機能,促進癒合組織及早恢復原有的負荷力及機能 , 強化膠原纖維的柔軟度.

2, 堵強化患部的血液迴圈及免疫功能,及可減少康復期誘發炎症病變的機會 .

每天都是人生的第一天,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則在孚你當下選擇以什麼的態度,去走出當下的第一步.你可依然選擇過去十多年的埋怨,憤怒,責怪,計較,忽視…的負面情緒,或負面的態度.而人生第一天都是可以有選擇的, 當下可以選擇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自己人生一手創的結果,,檢討自己的行為習慣..從而選擇不一樣的,積極的,主動的,負責任的,百分百的,勇敢的,冒險的,才有可能為自己人生創過不同的結果.

 

站起來的代價

三大「疲勞」核心

骨肉不分離-

人體所有運動都需要骨骼與肌肉一起參與,人類站起來後,身體的重心平衡因轉變,付出的代價是重心的轉移,包括:

  • 上「肩胛懸掛」核心
  • 中「脊柱平衡」核心
  • 下「下肢承托」核心

1.「肩胛懸掛」核心

「肩胛懸掛」核心 – 由肱骨、鎖骨、胛骨、肋骨,上肢借助肱骨、鎖骨和胸骨⋯組成的一個衣架,並以脆弱的「頸椎」為軸心,覆蓋著豐厚的頸肩背胛肌,懸掛著約佔總重50%的身軀;懸掛系統結構複雜,滿佈掌管維生系統的器官組織,包括:

(1)掌管體內與外界接觸的咽喉、

(2)掌管連接腦部的血管和各種神經、

(3)掌管免疫淋巴組織、

(4)調節內分泌的甲狀腺、

(5)調節心肺功能的頸動脈體⋯

 

  1. 「脊柱平衡」核心–

人體直立時,重心在上方,通過脊椎上端承托頭顱,脊柱由33節脊椎組成,上下肢的各種活動,均通過脊柱調節,保持身體平衡。是維持人體重心平衡的支架,左右分別各覆蓋兩束豎脊肌,於胸部及頸部兩側的溝上延伸;胸部由胸腰筋膜所覆蓋,頸部則由頸項肌腱韌帶所覆蓋,部分的肌肉纖維會和臀大肌起始處的纖維相連,維持人體活動的重心穩定。

 

3.「下肢承托」核心

透過管理骨盆、髖、膝、足部肌肉、韌帶、神經、軟骨、骨膜⋯等關節軟組織的負荷,誘發各關節的韌帶的疲勞繃緊,軟骨勞損、骨膜炎、關節炎⋯⋯等,、增加各種相關的發病率、及各種慢性炎症病變的機會。

 

薄荷冰敷 VS 冰敷

【冰敷與凝血】

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海軍血液研究實驗室 〖溫度對出血和凝血時間的影響〗研究報告,在38名正常的男女志願者的研究顯示,在外科手術過程中,維持正常體溫 對確保血小板,和凝血蛋白功能發揮是十分重要。MA 02118,USA・Crit Care Med. 1995Apr;23(4):698-704

【薄荷與冰感止痛 】

《本草綱目》薄荷:辛能發散,涼能清利,專於消風散熱。故為頭痛、頭風、眼目、咽喉⋯的要藥。

《滇南本草》薄荷:治一切傷寒頭疼、霍亂吐瀉、癰、疽、疥、癩諸瘡。又:野薄 荷上清頭目諸風,止頭痛、眩暈、發熱。去風痰,治傷風咳嗽、腦漏鼻流臭涕。退虛癆發熱 。

《500種中藥現代研究》薄荷消風散熱,可以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,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,促進汗腺分泌以增加散熱作用。

《500種中藥現代研究》薄荷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,體外實驗表明薄荷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甲型鏈球菌、乙型鏈球菌、卡他球菌、腸炎球菌、弗氏痢疾桿菌、炭疽桿菌、白喉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、變形桿菌、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抗菌作用。薄荷煎劑對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均有抑製作用。

《500種中藥現代研究》薄荷對皮膚及黏膜血管的作用 :薄荷醇(又名薄荷冰,是天然薄荷的濃縮提取物)應用於皮膚,能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,可使局部皮膚或黏膜的冷覺感受器產生冷的感覺,反射地引起皮膚或黏膜的血管收縮。因其對皮膚的刺激作用,並可緩慢滲透入皮膚內,引起長時間的充血,並反射性地引起深部組織血管的變化,調整血管的功能,以達治療作用。薄荷醇的複方局部應用有消炎、止痛作用。

 

 

TOUCH 急救扭傷

TOUCH 急救扭傷

Timing 絕對時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目的:「三穩」穩定傷勢,穩定生命、 穩定尋求支援⋯

方法:「深層降溫」緩解繃緊、緩解痛楚,緩解積聚⋯

Observe 觀察

   目的:了解扭傷情況

方法:肌筋膜創傷,可忍受的痛、尚可觸碰,或行動;

嚴重扭傷-劇痛、即時不能行動⋯

Urgent 急切護理

目的:穩出血、穩腫脹、穩狀況

忌:活動、按壓、冷熱/宜:24 hr 外敷,

方法:降溫冰感敷 ,保鮮膜密敷,每當2~3小時候

適用於:新扭傷 24小時急救

 Circulation 循環

適用於:創傷修復期間,約3~5天後

目的:養分補給

           代謝廢物、壞死細胞⋯疏泄

            抗疲勞

方法:藥用深層護理DIY

Healing Exercise 康復運動 (無壓力、伸展)

適用於:創傷修復後,約1~3星期後

目的:促進患部生態循環、及代謝功能,

            減少修復的纖維組織,繃緊疲勞

            減少黏連組織增生、

           減少結痂組織 Scar Tissue增生

          減少誘發炎症病變⋯惡性循環


 

少D疲勞,少D病 !

1. 「懸掛系統」 (上)

  • 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頭、頸、肩胛關節軟組織間的疼痛,及早找出潛伏於肌腱深層的「疲勞繃緊」位置,及早護理;減少頸項椎間椎間盤突出誘發的神經擠壓的疼⋯、減少惡性病變的機會
  • 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肩頸肌肉「疲勞繃緊」的累積、促使上身體內「血液循環系統、淋巴免疫淋巴循環、經絡循環(低阻抗容積通道)的自我修復「本能」;
  • 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改善患部的「能量補充」、「代謝癈物回流」、「免疫防禦循環」的正常功能,淨化體內「生態循環」;管理「疼痛根源」,減少誘發各種相關惡性病變;
  • 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肩頸肌肉「疲勞繃緊」的累積,改善睡眠、內分泌、及免疫力,減少誘發的各種「都市病」。

2. 「脊椎系統」(中) 

  • 透過管理「脊椎系統」32節脊椎軟骨(椎間盤)的「關節液」(體液)的「生態循環」;
  • 改善「骨膜」的「關節液」分泌,改變「軟骨」的「營養補給」,「代謝癈物疏泄」、及「免疫防禦」的「生態循環」;
  • 改善「神經擠壓」誘發的疼痛⋯的發病率、減少惡性病變的機會;從而改善相關神經擠壓(自律神經)誘發的胃腸病、糖尿病、心血壓、內分泌、婦科病、肝、膽、腎、脾⋯等都市病。

3. 「承托系統」(下)

    • 增加下身器官組織的壓力(大腸、泌尿、生殖系統…及相關軟組織的透過管理「承托系統」(骨盆、髖、膝、足⋯等關節軟組織的負荷,包括:會陰肌、骨盆、膝、足⋯關節的骨膜、軟骨的血液循環、淋巴循環、從而減少相關組織的發病率、和和種慢性炎症病變的機會。:

都市病與疲勞管理

於香港臨床經驗四十年「黃天賜」註冊中醫師認為,及早管理以【黃帝內經】的【治未病】為基礎,針對都市人的生活習慣;喚醒體內的自然抗病能力本能,透過簡易的自我疲勞管理,可以及早預防都市疼痛的及病率,包括:頭痛、頸痛、腰痛、膝關節痛、靜脈粥脹、扁平足⋯等的循環功能、從而改善體內所有組織器官的「氧分供應、代謝癈物回收,及自我修復功能。從而改善管理各種都市病的病變。

疲勞可反映患者整體的「血氧」含量,包括:心、腦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胃、腸,皮膚、骨胳關節軟組織⋯等的各種功能運作,

疲勞可反映人體整體「代謝廢物」的疏泄狀況,例如:下肢長期疲勞、循環系統、經絡系統阻塞,引發淺靜脈曲脹、扁平足、 腱鞘炎、 關節炎及皮膚病…等。

疲勞可反映人體各器官和組織晚間的「功能恢復」機制,例如:長期失眠,會影響壓力荷爾蒙、及交感神經的運作、胃腸道黏膜晚間的自我修復,骨髓造血功能(紅、白血細胞),自體免疫抗病功能、及心肝膽胰脾肺腎⋯的自我抗病功能。

 

疲勞攻防123

  1. 防病發-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頸、肩、胛部位及早找出潛伏於肌腱深層的「疲勞繃緊」位置,及早護理;減少頸項椎間椎間盤突出誘發的神經擠壓的疼⋯、減少惡性病變率。
  2. 防阻塞-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頸、肩、胛肌肉「疲勞繃緊」的累積、及早恢復體內「血液循環系統、淋巴免疫淋巴循環、經絡循環(低阻抗容積通道)的自我修復「本能」,包括:能量補充、代謝癈物回流、免疫防禦循環⋯的正常功能,維持體內「生態循環」的淨化。
  3. 防病變-透過管理「懸掛系統」頸、肩、胛「疲勞繃緊」的累積,管理「疼痛根源」、減少誘發各種相關惡性病變;管理睡眠、內分泌、及免疫力⋯減少誘發的各種「都市病」。

(註)肌肉間的低阻抗容積通道(經絡)及與中樞神經的訊息傳遞(註)vol. 114 no. 26 > Andrew T. V. Ho,  6675–6684, doi: 10.1073/pnas.1705420114.

 

 

【肌因】

【十種關節軟組織病變】

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手腕、手肘、肩膊、骨盤、膝、足、踝 ⋯關節軟組織,包括:

  1. 椎間盤(軟骨)突出,坐骨神經、脊椎病、及各肌肉、神經、血管、肌腱、軟骨、盤骨⋯等關節軟組織,;
  2. 脊柱側彎、椎間盤(軟骨)突出、脊椎管狹窄,及其引致的坐骨神經痛、腰背痛、頭痛、四肢麻痺等等
  3. 骨刺增生: 肌腱繃緊 →血液循環受阻 →關節軟骨組織勞損 → 軟骨自然修復→ 壓力的超負荷→ 影響軟骨的密度易勞損→骨刺增生;
  4. 肌腱繃緊 →血液循環受阻 →關節軟組織創傷/ 勞損 → 創傷修復期 → 修復期纖維超負荷或養份受阻 → 肌纖維鈣化 ⋯
  5. 肌腱勞損 – 運動過度- 可購成韌帶創傷 , 肌腱磨損 , 誘發各種關節問題 ,
  6. 關節液乾涸 – 關節缺乏運動 →關節活動幅度少→ 關節液分泌乾涸→ 肌腱繃緊 → 肌腱缺養→易疲勞 →勞損 ,
  7. 關節軟組織缺血缺養 – 會購成肌腱 , 韌帶及關節勞損 , 導致神經及血管受壓 ,誘發關節囊充血 , 水腫 , 關節黏連 , 及無菌炎症 … 等病變 .
  8. 關節囊長期受壓 – 關節長期屈曲 , 有礙關節液分泌 . 導致關節營養受阻 .
  9. 肌筋膜炎-肌筋膜退化 – 肌腱缺養疲累 → 肌腱疼痛 → 肌筋膜纖維化 → 鈣化及炎症病變.
  10. 關節退化 – 關節缺養疲勞→ 失去彈性→骨膜勞損 →骨增生(骨膜自行修復)慢性勞損 –長時間的慣性動作, 疲勞的肌腱會變得繃緊 , 增加了關節軟組織的磨擦及勞損。

【止痛消炎藥與肌肉創傷】

斯坦福大學、Kungliga皇家理工學院,研究報告指出:我們日常用於肌肉損傷止痛的非甾體類、解熱鎮痛劑,如:阿斯匹林,撲熱息痛,布洛芬⋯等等,實際上是會抑制患部炎症因子(前列腺素E2)的產生,進而延緩了受損肌肉的再生及肌力恢復。在肌肉損傷或劇烈運動後,炎症因子能夠激活負責修復損傷的肌肉幹細胞,促進肌肉再生,和恢復肌肉力量的能力。一些研究表明,抗炎治療會對肌肉的恢復產生不利影響。有研究發現在受傷後的三天內,肌肉組織中炎症因子PGE2的水平急劇增加,這可反映炎症因子是在一瞬間產生的免疫反應。vol. 114 no. 26 > Andrew T. V. Ho,  6675–6684, doi: 10.1073/pnas.1705420114。

【黃天賜醫師】大貼士:

肌肉運動創傷後的72小時,是肌肉創傷的急救黃金時間,如無必要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,避免抑制肌肉第一時間的自我修復功能,影響肌肉纖維功能,及患部正常的免疫反應。

【治大病由治小病治】

「疼痛」解碼: 「疼痛」是身體對某些疾病的警號.是身體提醒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.現代醫學認為:當身體或器官受創傷,局部組織出現壞死的現象,而發生流血 , 血塊 , 發炎…等的情況 ,及代謝廢物積聚,引患處會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,如: 組織胺、血清素、氫離子等等,導致週邊的血管擴張、紅腫,患部壓力增加,導致神經上面的壓力接受器得到感應,增加敏感性產生使,正如中醫金科玉律之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」.

都市人的醫療習慣:過度依賴醫療服務,因各種因素而依賴只壓抑神經感情的止痛藥物,而忽略面對及處理誘發症狀的原因,經常忍痛致症狀惡化到忍無可忍才請示專家,症狀一旦得到舒緩後又重新投入到,誘發疼痛的疼痛根源。因長期缺乏深層的自我護理,加上體能長期因各重因素的影響,年複年而誘發更嚴重而難處理的各種病變。

常見的疼痛病變:關節軟組織創傷 , 多見於韌帶 , 肌腱 , 軟骨 …等肌筋膜關節軟組織 , 其受創的關節軟組織癒合後 , 但“肌筋膜”需要一年以上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強度。 但在康復護理是非常重要 , 康復期間受傷患處如何預防疲勞繃緊 , 預防患部超負荷 , 預防患部血液迴圈受阻 …等導致慢性炎症病變 .

 

【常見的疼痛病變】 

肌肉疲勞繃緊 > 乳酸積聚 > 血液迴圈受阻 > 肌耐力衰退 > 筋肌膜鈣化 > 筋肌膜勞損 > 免疫力下降> 慢性炎症病變 …

(1) 肌肉疲勞繃緊–過度的肌肉運動 , 令不常運動的肌肉超出其結構本身的負荷 .  ,導致運動後變得繃緊 ,而運動疲勞的肌肉在修復過程中釋放的物質可引起疼痛 ,

(2) 乳酸積聚 (blood lactate acid )–當肌肉運動超出肌肉本身的負荷時 , 身體會進行「有氧運動」持續肌肉的運動 , 乳酸是「有氧運動」的代謝副產物, 積聚的乳酸令肌肉疲累酸痛 .

(3) 血液迴圈受阻 – 患部超負荷 , 關節疲勞繃緊 , 影響養分的補給 ,有礙創傷組織的健康修復 ,

(4) 肌耐力衰退 – 肌筋膜長期缺血缺養 , 會加重關節軟組織創傷的負荷 , 影響膠原纖維間聯結,導致白肌纖維荷重力及柔韌度下降 , 增加患部的復發率 .

(5) 筋肌膜鈣化 -早期關節軟組織彈性降低 , 但持續的工作超負荷 , 增加筋肌膜的鈣化缺乏彈性 .

(6) 筋肌膜勞損 -長期的不良工作姿勢 , 或長期的固定反復的工作姿勢 , 會構成不同程度的肌肉、肌腱、滑囊和關節囊…等軟組織勞損 ,

(7) 免疫力下降 – 患部長期缺血 , 缺養 , 免疫力下降 , 有礙肌球蛋白細胞的健康結合, 影響正常的康復 .

(8) 慢性炎症病變 – 長期的肌腱超負荷 , 影響肌纖維的膠原蛋白合成的養分供應 , 導致免疫力下降 , 纖維修復期間易患上慢性無菌炎症 , 而病變的潛伏期長及不易察覺 , 所以運動新傷容易變成慢性炎症病變。

 

免疫防禦系統知多少?

【淋巴液】

  • 血漿從微血管滲出,成為組織液,組織液流入淋巴管(微淋巴管),成為淋巴液。
  • 脂質及脂溶性養分的吸收運送:乳糜管(微淋管) [淋巴管[左淋巴總管(胸管) [左鎖骨下靜脈[下大靜脈[右心房。
  1. 組織液和淋巴液成為無色透明的「體液」,可含白血球,但不含紅血球及血小板;
  2. 淋巴液中所含的蛋白質含量約為血液的 1/3。
  3. 淋巴液可回收組織液,與上腔靜脈相接:

 

【淋巴循環的動力】

肌肉的收縮是靜脈淋巴系統的主要動力來源,和靜脈管內瓣膜的阻力,配合吸氣時胸腔的負壓,促使血液由大靜脈回流入右心房。

免疫系統是人體的免疫防禦系統:

1. 第一道防線:皮膜阻隔[物理性阻隔、化學性阻隔。

  • 皮膚、黏膜為物理性阻隔。
  • 胃酸殺菌、唾液、眼淚中含溶菌酶,為化學性阻隔。
  • 消化道、生殖道的共生菌,為化學性阻隔。

2.  第二道防線:

吞噬作用[吞噬細胞內的溶體將病原體溶解。

發炎反應[受傷的組織細胞釋放出組織胺[使得周邊血管舒張增加通透性[血漿可從血管滲出[白血球才能從血管進入患處[發揮「吞噬作用」。

「發炎反應」- 受傷的患部的血液流量,與血球數目增加,造成紅、腫、熱、痛的症狀。

 

3. 第三道防線:

有記憶性的專一性免疫功能[細胞免疫、抗體免疫。

【人體智能大運河】

【人體智能大運河】

〖活〗顯示「水 和舌」的關係,

〖活〗的基本條件,是「舌」需要有「水」,

〖活〗需要有「水」,包括:「體外」健康的「水」,和「體內」健康的「水」;

  • 體內的「水分」分佈於人體每個「細胞」內,及「細胞」外,包括⋯⋯
  • 細胞內液 -「細胞」內都有「細胞內液」(水),約為體重的45%
  • 細胞外液 - 血液、淋巴組織、黏膜組織液⋯等「體液」,包括:腦脊髓、關節液、眼液、唾液⋯等。

肌肉、軟骨、關節液、⋯含水分量分別約佔62、75、 80%,

  • 「水分」於「腦脊髓、淋巴組織,黏膜組織液⋯等「細胞外液」的約佔 95~9%、
  • 「水分」於血液、92%
  • 「水分」於「軟骨」中約佔 75%⋯
  • 「水分」於「血液」中約佔 65~70%、
  • 「水分」於「肌肉」中約佔 60~70 %、

「體液」有如人體內的「大運河」,能溝通內外, 人體所有組織和器官的細胞、細胞核,都必須依靠「體液」中的「水分」,透過人體的「循環系統」、「淋巴循環系統」維持體內「大運河」的「生命」循環不息,負責管理人體所有「生命活動」包括:心、腦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骨骼、肌肉、骨質、神經⋯等組織和器官細胞,都是活在「體液」內;透過體內的血液循環系統、淋巴循環系統、經絡循環系統(低阻抗容積通道),與腦神經中樞、下丘腦、自律神經系統組成的人體進行所有的「生命活動」。人類「生命過程」中,無論在「孕育期、成長期、或衰退期,人體的每個細胞的內外,都必須活在循環不息的「體液」裡。

【功能】 

「體液」主要是由水、無機離子,脂類、氨基酸、核苷酸,蛋白質、核酸、脂蛋白多糖⋯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所組成,而「體液」的電解度與遠古時的海洋相約,所以常見醫護人員使用「生理鹽水」點滴作醫療用途,維持體內血流量,血壓,促使體內各組織和器官約40~60億萬個細胞的「體液」(細胞外液)的流動量,滲透量⋯⋯,從而達到(1)促進體內的自我「防禦防禦」、(2)「能量補給」系統、(3)「代謝癈物疏泄」回收,從而達到生命能「活」著。
  1. 「維持生命」體內所有組織及器官細胞的「平衡」,保持體內生態環境的「淨化度」,「維持」體內「能量代謝」作用,延續生命。
  2. 「淨化環境」:主要透過的血液、淋巴免疫組織,黏膜液⋯⋯等「細胞外液」(體液),循環不息地維持體內每個細胞的「能量補給」、「癈物疏泄」、和「免疫防禦」⋯等功能,為身體每個組織和器官的細胞,創造淨化的「生態環境」⋯
  3. 「能量補給」-負責人體各臟腑器官組織的「能量」「氧」,透過體液(血液、淋巴液⋯)輸送身體各相關細胞。
  4. 「廢物疏泄」- 負責疏泄各組織細胞的「代謝廢物」,帶走各組織器官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 ( 二氧化碳、肌酸、乳酸…等),分別透過肺、皮膚及排泄器官持續排出體外,維持相關組織或患部的「生態循環」平衡,
  5. 「免疫防禦」- 負責預防「疲勞」的累積,避免持續「疲勞」誘發的機能提早衰退,避免誘發各器官組織的發病率、或惡性病變。

馬拉松【疲勞管理】

馬拉松「疲勞管理」

  • 軟著陸( 足底) -  避免運動時,關節軟組織繃緊,影響正常的負載力。
  • 調節微循環(小腿) -促進負重的關節軟組織的體液循環(血液,淋巴液、及關節液分泌⋯)
  • 柔軟度(膝關節)-維持關節的「生態循環」,維持「代謝癈物」疏泄⋯
  • 緩震( 足踝 ) -維持負重關節的關節液分泌、避免「運動創傷」復發⋯
  • 供氧( 大腿)-維持肌的「能量」補給⋯

 

運動「疲勞管理」:運動關節透過適當的「抗疲勞」管理,可平衡運動負重關節的「生態循環」、

✚改善人體的「運動系統、消化系統、神經系統、內分泌系統⋯等」的功能運作⋯、

✚改善體內的「體液」循環,包括:血液、淋巴液、關節液⋯等的新陳代謝,從而⋯⋯

促進「骨膜」的「關節液」分泌,

促進關節的「營養」補給,

促進關節的「代謝癈物」疏泄、減少「創傷」復發⋯

促進關節的「免疫」功能、避免「關節軟組織」退化,誘發骨質退化,炎症病變、⋯。

 

肌因

透過改善運動時對所有負荷軟重的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,

改善運動時足踝、足膝、腰、肩…等負重關節的「疲勞管理」,

從而可改善有關部位的疲勞狀況。

  • 可減少疲勞過度對負重關節的影響
  • 可減少及避免誘發的運動創傷複發
  • 減少意外運動意外的發生